新传学习

山西传媒学院2018-2019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总结

山西传媒学院2018-2019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总结

山西传媒学院2018-2019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docx,山西传媒学院2018-2019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018—2019学年

出台多项制度

学校抓住了“三基建设”的良机,相继颁布了《山西传媒学院教研室建设管理办法》和《山西传媒学院教学秘书管理办法》等超过10项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涵盖了教学管理的多个领域,为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教研室管理办法为例,它对教研室的职责和活动进行了详尽的规定,使得教学活动的组织变得更加有序。

实际上,制度的实施对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层次产生了积极作用。借助这些制度,学校得以更有效地统筹教学资源,同时让教师与教学秘书对自己的职责有了清晰的认识,确保教学活动在严密的规范下进行,进而为培养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修订培养方案

2019年,学校在修订本科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时,明确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列为学生们的必修课程,并在计划中对这门课程的学时和学分做了具体规定。此举凸显了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目的是为了培育出具备正确新闻观念的专业人才。

当前媒体世界错综复杂,这门课程显得特别重要。它能让学生不仅掌握专业知识,还能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方向,防止他们在信息泛滥中迷失自我。因此,学生在未来的媒体生涯中将更有能力履行社会责任和担当使命。

提升教学能力

学校推行了旨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计划,并且举办了教学基础技能竞赛,这一举措旨在增强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山西省举办的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础技能竞赛中,有三位教师脱颖而出,荣获了奖项。此次竞赛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展示与交流的舞台,推动了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与共同进步。

2018至2019学年,山西省的高校骨干教师网络培训资助项目及其执行项目圆满地达成了既定目标。在此项目里,33名教师参加了集中培训以及在线直播课程的学习。通过这些培训,教师们得以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方法,以便更有效地满足新时代的教学需求。

增强实践能力

学校推行了教师实践能力增强方案,规定二级学院必须保证承担教学任务的专业教师至少参加为期一个月的业界实习,实习参与率需达到二十分之五。借助这些业界实习,教师能够掌握行业的新进展和需求,同时将所积累的实际经验有效融入教学过程。

教师们频繁走进影视、广告等企业,深入其中。他们通过亲身实践,将项目操作中积累的案例与技能传授给学生。这种做法让教学内容更贴近实际工作,同时也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

加强专业建设

学科专业实力稳步提升,学生培养质量持续进步,因此,该学校在本年度获得了省教育厅的高度认可,顺利成为硕士授权建设立项培育单位。同时,学校依托一级学科的优势,正致力于建设山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其中文化艺术传播专业硕士点是该基地的关键组成部分。这一举措无疑为学校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拓展了新的路径。

学校将增强学生的就业技能和职业品质视为核心任务,且与业界保持紧密合作,合力打造课程体系,着力推进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建设。以山西省应用型高等学校联盟举办的实践教学与课程建设成果展示会为例,我校教师对课程设置的详细解读获得了广泛赞誉,充分展现了课程建设的成果。

完善实践教学

各二级学院在本学年制定了实习安排,影视制作中心负责统筹规划。校内共有239个实验(训)室得到充分利用,实习实验项目的开设率达到了百分之百。这使得学生们拥有了充裕的实践机会,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学校持续探索毕业生参与创作的新形式和新途径,并将这些新形式融入相关专业的教育培养方案,特别是实践环节。同时,学校还致力于组织本科生进行集中的短期实践训练,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明确目标和任务,强化过程辅导,并展示他们的实践成果。学校额外确立了教学检查的标准,着重监控本科课程的教学活动,确保教学品质的连贯与稳定。众人都在思考,在这些教育改革举措中,哪一项对学生的发展贡献最为显著?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