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研究

复旦大学黄旦:新闻业现紧要关头,焦虑源于生产权等问题?

复旦大学黄旦:新闻业现紧要关头,焦虑源于生产权等问题?

日前,“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6)”举行。来自学术界和新闻实务界的100余名代表,围绕构建现代传播网络的主题展开热议。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黄旦表示

新闻界正处于一个转折点,新闻制作的权力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熟知的新闻模式正遭受考验。在这样的逆境中,新闻从业者要探寻新的道路,接下来的内容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新闻业的紧要关头

当前新闻行业正经历一个关键的转折期,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的负责人黄旦提到,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新闻生产权的争论所引发的。在过去,专业新闻界似乎有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将专业人士和普通大众分隔开来,导致很多人无法参与到新闻制作的流程中。然而,互联网的崛起犹如猛兽,迅猛地摧毁了那道屏障,导致新闻制作不再显得神圣不可侵犯。这情形就好比原本属于少数人的私密领地,突然间涌入了大量人群,行业内部自然会心生忧虑。

危机核心所在

孙玮教授指出,新媒体的兴起给社会传播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多样化的传播主体已经构建起了网络,取代了传统主流媒介的主导地位。这情形就好比一个原本稳固的组织结构,其核心位置遭到了冲击,传统的传播系统和逻辑受到了挑战,社会的集中化结构也随之变得不稳定。这种冲击正是新闻业危机的根源,其影响极为广泛。

生产权变化影响

新闻生产权的改变带来了诸多困扰。由于新闻制作的门槛降低,任何人都能表达观点,这造成了新闻质量的参差不齐。与此同时,经济收益和盈利方式也受到了影响。过去,专业新闻机构有固定的盈利途径,但现在这种状况已被打破,盈利变得更加困难。一些小型的自媒体机构在追求流量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新闻本身的核心价值;与此同时,传统媒体在探寻新的盈利方式上遇到了难题,其发展正遭遇着挑战。

黄旦的应对建议

黄旦认为专业新闻机构仍有挽救的可能。这些机构应当运用其在互动领域的专长,以及所掌握的知识,将不同的传播网络和新闻生产方式有效结合。他们需要在信息来源和受众之间搭建起互动的桥梁,并深入分析内容的特点。这就像厨师能够将各种食材巧妙地搭配在一起,烹制出风味独特的佳肴。在互动环节中,专业机构可以灵活处理、有效调配以及集中整合各类新闻资讯,去除不必要的杂音,彰显其独有的优势。

孙玮的转变建议

孙玮指出,媒体将经历四个层面的转变。首先,媒体的定位将从宣传工具变为治理平台,未来媒体需汇聚公众声音,而不仅仅是传播政策。其次,媒体的作用将从单纯报道新闻转变为公共信息的传播。第三,媒体的角色将从单一的信息生产者转变为综合性的服务平台。最后,媒体的身份将从专业传播机构转变为社会传播网络中的核心环节。这些调整是传统媒体追求进步的方法,同时也与现代社会传播的动向相吻合。

积极应对挑战

面对新闻业的挑战,我们不能被动等待。依据黄旦的建议,专业新闻机构需运用其在互动领域的优势,同时借鉴孙玮提出的四个转型方向,在新形势下找准自己的定位。比如,可以搭建一个互动交流平台,让公众参与新闻制作,整合各类信息资源,进而提高新闻质量。此外,我们还需主动探索新的赚钱途径,例如与商家携手共创,共同制作出高水准的专题内容。

大家都在热议,面对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转变的过程,究竟哪项改革最为核心?我们期待大家的点赞和分享,同样也热切欢迎各位参与到我们的讨论中来。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