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铭谈传播学被指不值得学:深度媒介化成学科底色?
陈铭谈传播学被指不值得学:深度媒介化成学科底色?
9月28日,在武汉外文书店一楼,一场《遍地无聊的时代,如何让自己有聊》的分享会吸引了百余名读者前来,武汉大学老师、知名辩手、主持人陈铭带着自己的新书《有聊》和读者一起畅聊。
我们的生活已被屏幕填满,摄像头数量甚至超过了我们的眼睛。传播学正以“深度媒介化”的势头全面融入社会。这种趋势究竟会引发哪些影响和挑战?我们不妨深入探究一番。
深度媒介化浪潮
目前,深度媒介化已成为社会的鲜明标志。传播学已不再仅仅是单一学科,而是渗透到各个学科背景和存在方式的基底。现在,不管学习哪个专业,许多人都在尝试管理自己的自媒体账号。根据数据,全球的摄像头数量已经超过了眼球的数量,如果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超过8小时,我们在数字世界中的时间将会超过现实世界。
传播学地位转变
未来,传播学有望成为一门面向公众的课程,众多学院的学生都有机会学习。尽管有人对报考新闻传播专业持保留态度,但这一领域的重要性却在不断提升。新闻学院的教材过去可以供两届学生使用,而现在每年都需要更新,教学研究体系必须迅速跟进实际情况。例如,新兴的传播方式层出不穷,导致旧教材中的知识很快变得陈旧。
新传专业挑战
人工智能的介入加快了各专业理论的更新步伐,其中新闻传播专业受到的影响尤为显著。新闻学院不仅要适应传播形式的变化,还要指导学生应对各种挑战。在短视频和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的新闻采写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学生必须学会新的创作技巧和传播方法,这对教学和学习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就业难的真相
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就业似乎变得更加困难,实际上是因为专业发展的价值与当前社会的需求不相吻合。随着直播和短视频行业的迅速发展,对内容制作和运营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新闻传播专业原本应该能够满足这些岗位的需求。然而,一些学生却缺少必要的技能,这使得他们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比如,某所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毕业生,由于不懂得直播的策划和运营,错过了很多就业机会。
成长与应对建议
陈铭建议我们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不断进步的态度。以往,前辈们依靠多年的积累能够稳定地从事工作数十年,但这样的时代已经不再。现在,许多规律性的工作都可以被人工智能完成。因此,无论是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还是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都应当持续关注社会动态,并努力提升自身能力。这包括定期学习新兴的行业知识,以及参加各类培训课程。
大学教育的真谛
在大学,关键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会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随着知识的持续更新,学生必须学会自我学习。比如,自学新的软件操作技能、分析当前热点问题背后的传播规律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并在未来的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
在当前深度媒介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普遍关心一个问题:普通大众应如何运用传播学的相关知识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见解,同时,也请您为这篇文章点赞并予以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