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学习

人大招生办副主任解读2025年招生政策,探索学科建设新格局

人大招生办副主任解读2025年招生政策,探索学科建设新格局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以下简称人大)招生办公室副主任赵婷婷做客央视网《名校之约》院校系列访谈

中国人民大学秉持“以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为核心,以理工学科为创新重点”的办学理念,其学科建设的创新模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不断进行创新,为学生营造了众多有利的发展条件。接下来,我们将共同深入探讨中国人民大学在人才培养及其他方面的具体情况。

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中国人民大学将培养人才视为中心工作。学校全方位推进教育方法的革新,成功完成了从教学主导向学习主导、学生主导的转变。这一变化使学生拥有了更多自主学习的机遇和探索的领域,使他们能够更全面地展现个人能动性,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数字赋能教学变革

2024年秋季,中国人民大学引入了“创研课程”。这些以“AI ”为核心理念的创新研究课程,比如“AI 经济”和“AI 法律”等,在多个学科领域实现了创新突破。课程采用了“学生为主、项目驱动、过程自主、质量严格把关”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者转变为创新引领者,进而促进了教学方法的革新。

2025本科培养理念

2025年,我国人大本科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成长。在招生与培养阶段,我们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如增设新的专业、项目和培养模式。这三项创新措施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与时俱进,确保他们能更有效地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新专业与创新人才班

学校增设了数据科学、大数据技术等前沿学科,并为学生们配备了专属的学术辅导教师,确保他们能够接触到最先进的科技和科研设备。设立了创新人才班,诸如涉外法治战略人才班,这个双学位项目促进了文理科的融合,并集中了众多资源,采用独特的方式对学生们进行教育。

2025本科录取政策

在专业转换的范畴内,除了某些特定类型的专业,外语类、智慧治理学院以及中法学院的众多专业都向新生提供了转专业的机会,而且这些可选的专业转换选项仅限于学生所在的学院。此外,学校还将优秀人才班和创新人才班纳入了高考招生计划,为有才华的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可能性。

志愿填报建议

人大招生顾问指出志愿填报应遵循“三要素”原则。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需重视其科学性与合理性,需根据个人实际情况,留意目标院校及专业的特点,同时也要思考个人职业规划,这样才能更有效地规划个人未来,顺利进入心仪的专业继续深造。

你是否思考过报考我国著名学府中国人民大学?该校在培养人才和招生政策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你是否觉得很有吸引力?不妨点赞、转发这篇文章,同时我们也期待你能分享你的看法和评论。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