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学习

考研调剂问题曝光:高校压分现象严重,考生权益如何保障?

考研调剂问题曝光:高校压分现象严重,考生权益如何保障?

博主最近两天参加学硕线上复试,也在网上看到考生对一些院校调剂的曝料,网曝的消息未必都属实,甚至有个别造谣。

考研期间,考生们普遍热议学校在评分、调剂、复试等环节的公平性。对于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我们将会逐一详细分析。

压分属实存疑

高校受到指责说压低分数,总体上,这种情况多数是确实存在的。许多人散布关于非盈利高校的谣言,但这样做得到的回报并不大,没什么实际效果。比如,在有些统考科目里,考生的成绩普遍偏低,这让人怀疑是否真的有压分现象。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可能是考生的整体水平不高,或者考试题目本身就挺难的。

压分动机分析

压分现象出现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来,若考生人数激增且试题较为简单,学校可能会降低分数标准。比如,某些热门专业院校,报名者众多,考试难度不高,学校就会通过降低分数来减少进入复试的考生数量。二来,部分普通院校期望通过压分手段吸引更多优质学校的调剂生,以此提高自己的学生质量,这种策略在不少院校中都有实施。

复试比例乱象

某些学校的复试竞争非常激烈。以西南某所大学为例,其会计硕士的复试比例曾达到七分之一,初试通过人数超过千人,但最终录取人数却不足一百五十。这种高比例的复试使得考生在准备复试时需投入大量精力,同时还要承受较高的淘汰率。这不仅耗费了考生的时间和资源,还可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

调剂规则黑幕

调剂环节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学院虽然告知调剂生参加复试,但最终却没有录取任何一人。例如,杭州某大学心理学院和云南某大学资产评估专业硕士项目,他们经常为985/211高校的调剂生预留位置。上海某高校新闻传播系在调剂环节,有超过200名考生申请却未能成功,学校甚至将调剂名单公示时间延长至36小时,导致考生们空等,错过了申请其他院校的机会。

考生无奈遭遇

有些考生在调剂环节不幸遇到了失望。例如,一位考生本想调往淮北师范大学,甚至已与教授取得联系,却因湖南某校扩招调剂名额而被召去,却得知该校已有合适人选,最终两边机会皆失,考生先前付出徒劳,心理承受了巨大压力。

教育部门监管建议

教育部门必须加大监管力度。高校不应自行确定复试和调剂的具体时间。建议依据学科评估成绩分阶段实施,各阶段调剂时间应全国统一规划。线上复试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而线下统一试卷则能保证公平,还能淘汰未参与的考生,进而减少复试所需时间。现在,20分钟的复试时长在实际操作中有所偏颇。众多学校和导师都渴望选拔出优秀人才,所以,对于表现优异的考生,没有必要经历全程的20分钟复试。另外,倡导专业课在省内外联合考试,以降低评分的弹性空间。

这些监管措施能否有效解决考研的公平性问题,您怎么看?不妨点个赞,转发这篇文章,同时也欢迎您分享自己的看法。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