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新闻与传播学院同人大新闻学院共建课程开课啦
3月16日新闻与传播学院同人大新闻学院共建课程开课啦
3月16日上午,新闻与传播学院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共建课程于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二楼会议室开课
3月16日的早晨,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研究生们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这是一场富有意义的共建课程的开课典礼。这次课程让他们受益匪浅。它不仅表明了两院之间的交流合作有了新的进展,同时也预示着学生们在学术探索的道路上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课程开启
3月16日早晨,新闻与传播学院携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二楼会议室顺利举行了共建课程的开学典礼。自2021年1月起,两所学院便已签署了合作协议,如今该课程的启动,标志着双方的合作共建正式迈入实施阶段。陈阳老师在网络上为2020级的研究生授课,讲解《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的相关知识,此外,学院的赵佳鹏老师还负责协助教学。
首课要点
首次授课的核心议题集中在新闻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和基础理论。陈阳强调,理论与实践彼此关联,研究方法对理论的阐释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研究者需要精通专业术语,并且能够熟练运用研究方法。她以马金瑜事件和MeToo运动为例,具体阐述了优秀研究应具备的几个关键点:首先,研究课题要明确;其次,研究方法要全面;再者,研究成果要显著。她进一步指出,研究生们对这些要素的理解必须深刻。
学习建议
陈阳认为,若想掌握研究技巧,关键在于提升研究能力。学生需“广泛阅读、深入分析、努力实践”,以此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对问题的敏感度。在学习过程中,还需保持勇气和谦逊诚恳的态度,这样才能在研究道路上稳步前行。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研究活动才能取得更佳的成效。
研究方法
陈阳对量化与质化研究的不同之处进行了详尽的解说,内容涵盖研究方法、逻辑流程等多个方面。在后续的课程安排中,我们将重点研究这两种研究方法。她首先从查阅文献资料开始,指导我们如何挑选恰当的参考资料。通过具体论文实例,她深入讲解了撰写优秀学术论文的必要条件,从论文标题到正文内容,都进行了细致的阐述。
陈阳向学生们传授了三个要点。首先,写作时要摒弃情绪化的表达,转而用事实和逻辑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其次,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白没有任何理论和方法是完美无缺的。再者,学生们应当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不要轻易接受别人的看法。只有做到这些,才能在学术领域进行自主的探索。
课程总结
课程完毕后,陈阳根据往届同学的反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解析,还向同学们传授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她的教学如同指引方向的灯塔,帮助学生们避免了诸多不必要的错误。陈阳经验丰富,涉猎广泛,她的教导让同学们受益匪浅。
您认为参与这类协作式教学课程,对研究生的学术成长是否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妨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同时,也别忘了为这篇文章点赞并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