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乱象丛生,中传改革能否扭转风气?
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乱象丛生,中传改革能否扭转风气?
“实事求是来讲,大部分硕士研究生还没有到达能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水平。在将发表论文与学位挂钩的规定下,有的学生其实是花钱买版面,然后发篇只有一两页根本称不上是
众多高等学府把论文发表与学位授予紧密挂钩,但事实上,许多硕士研究生并未达到撰写论文的合格水平。中国传媒大学近期果断实施的大规模改革,究竟会带来怎样的变化?我们不妨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硕士论文政策调整
中国传媒大学不再强制规定硕士生必须发表学术论文方可毕业,然而这并不表示该校对论文的重视程度有所降低。学校大力提倡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为此制定了激励政策。众多同学表示,此举使得他们的负担有所减轻,能够更专心致志地从事科研活动。论文的硬性要求被取消后,同学们得以更加专心地投入研究,或许能产出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这一举措不仅调动了同学们的主动精神,还让学术气息更加浓郁,没有了强制性的要求,学生们在学术探索中拥有了更大的自主空间。
毕业考核新方式
若不以论文发表为评判标准,那我们又该如何判断学生能否顺利毕业?中国传媒大学把论文写作当作一项基础能力来培养。即便学生没有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过文章,只要他们完成了写作课程、参与了学术讨论,并且学位论文符合合格要求,他们依然有资格获得学位。这种做法更强调的是培养过程,目的是让同学们在学术上得到全面提高,真正提升个人的学术层次。
课程查重检制度
中国传媒大学推行了课程论文查重检测制度。这一制度从日常作业阶段开始实施,目的是培养学生严谨的学术风气和扎实的学术修养。学生们必须研读基础文献,同时还要阅读专业文献。以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为例,他们不仅要深入研究基础文献中的新闻传播相关内容,还要深入探讨专业文献。通过课程作业的高标准要求,我们能够有效规范学生的学术写作行为。
文献目录制定
我们学校在构建文献目录方面,特别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来制定基础文献目录。中国传媒大学将文献资料划分为基础和专项两大类别,这种分类方式可能是一种新的尝试。尽管其他学校可能已经制定了书单,但中传从校级层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标准,这样做有利于确保学生全面而深入地掌握专业知识,进而为学术研究奠定坚实的学术基础。
资格考试制度
中国传媒大学建立了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测试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基础文献评估体系。这个测试主要是为了检验博士生对文献的阅读水平,以保证即将踏入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博士生拥有必需的文献知识。如果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三次基础文献考试中都未能过关,那么这表明他们可能不适合继续接受培养。这样的规定使得学生们对文献阅读的重视程度得到了提升。
课程设置改动
这次改革对课程设置进行了较大调整。原本作为博士公共课的外语课程,现在已被纳入学位课程体系。同时,还特别增加了专业文献的精读或选读课程。这些调整突出了专业文献阅读的重要性。对于博士生而言,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还能拓展他们的学术视野。这一切都为他们未来的学术研究或工作奠定了更为扎实的学术基础。
你觉得中央传媒大学推行的这些改革,会对学生的学术进步带来什么影响?不妨点个赞,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同时也欢迎你发表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