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学习

备考新传必知!这些重要学者为啥是考试重点?快来看

备考新传必知!这些重要学者为啥是考试重点?快来看

因为,从历年真题来看,这些人物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点是每年考试的重点;同时,熟悉他们,有助于大家对整个学科的把握,更好地理解一些理论,将整个知识体系串联起来。

新闻传播学适合什么人_传播学重要人物_批判学派代表人物

如今资讯泛滥成灾,我们是否彻底弄清了媒体和民主的关联?自杜威起,库利等人就持续探讨传播工具,这些学说至今仍左右着我们对网络时代的看法。

批判学派代表人物_新闻传播学适合什么人_传播学重要人物

杜威与库利的民主观

杜威觉得民主不只是政治体制,也是生活态度。他提倡借助公共辩论和学校教育来提升民众素养。库利则着重说明书写工具作为沟通手段的价值,觉得书写可以突破时空界限,推动有根据的沟通。这两人的看法都归结为同一个要点:沟通工具在民主环境中具有核心作用。

库利强调文字是民主的一种体现。文字可以保存思想,也能传播思想,让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人能够交流。互联网时代,这种看法得到了验证,社交平台让很多人有了表达意见的途径。不过,这种美好的愿景真的能实现吗?

麦克卢汉的媒介观

麦克卢汉提出了一个广为人知的理论,即媒介的特质比传递的信息更有影响力。他认为,印刷品可能会使人的思维方式变得有条理,而电子设备则可能使人变得消极。这种看法与库利的积极态度截然不同,促使我们更加关注媒介带来的各种效应。

在当今网络环境中,麦克卢汉的某些论断显得颇为应验。人们习惯于零散地浏览信息,机器依据偏好推送内容,这无形中影响了我们的思考模式。与此同时,网络也为彼此沟通开辟了崭新的途径。这种既带来挑战又提供机遇的局面,正是我们当下必须正视的境况。

电子乌托邦理论

一些理想主义者曾经满怀希望地相信,网络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公平。不过,实际情况是,使用上的差距和信息上的封闭越来越明显。网络既能推动大家公开交流,也可能让社会更加两极分化。这让我们明白,技术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主要在于人们怎么去运用它。

从最初的电子公告板到如今的短视频应用,网络传播方式一直在变化。每一次转型都蕴含着新的机遇和考验。我们必须头脑清醒,既把握住发展良机,也不能忽略潜在的问题。

米德的主我客我理论

米德提出的"主我"和"客我"理论,阐述了人类内部交流的运作方式。"主我"体现了个体的自发性,"客我"则表现了社会的规范要求。这种自我对话过程,影响着我们的身份形成。

当今社交网络环境下,这个观点显得更加贴切实际。我们通过互联网呈现出来的"客我"形象,常常是刻意包装过的,而本真的"主我"感受或许被忽略了。这种分离的情况需要引起注意,因为它有可能造成对自我的认知困惑。

批判学派代表人物_传播学重要人物_新闻传播学适合什么人

文化霸权理论

葛兰西认为,当权者不仅借助强制手段,还利用文化影响来巩固地位。在当前网络环境中,这种影响方式更难察觉且效果显著。平台上的信息推送机制,比如个性化内容选择,以及热门话题的引导,都可能被当作推行特定意识形态的途径。

但是,抵抗并非绝无可能。网络亚文化的出现,以及用户创作内容的盛行,都证明了文化对抗的影响力。重要的是,要维持审慎的态度,不要让某种特定的叙述方式左右自己的判断。

媒介生态学的启示

生态传播学告诉我们,传播环境跟自然生态差不多,很容易受到破坏。一种传播工具的出现,也许会整个改变信息传播的状况。比如说,手机变得非常普遍,就完全改变了我们了解外界消息的方法。

在媒介环境不断变化的当下,我们应当培养新的媒介能力。既要掌握新兴技术的应用,也要明白它们对个人思维模式及社会互动产生的作用。这种能力,或许就是数字时代最基本的生存本领。

在由算法控制的信息氛围里,我们还能不依赖他人意见,自主判断吗?期待大家把想法在留言区表达出来。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