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动态

2023年7月8日!第五届传播社会学论坛在南开大学举行

2023年7月8日!第五届传播社会学论坛在南开大学举行

​2023年7月8日下午13时15分,中国社会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第五届传播社会学论坛(编号:01论坛)于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第二教学楼B101举行。

在学术研究的领域里,众多学者和学生的研究成果犹如满天繁星。他们各自聚焦于各自的研究课题,运用多样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深入剖析,为学术的发展贡献了个人的一份力量。现在,咱们一起来探讨这些极具价值的研究成果

城市急救基础设施研究曹培鑫教授及其研究生杨子曦,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进行了详尽的访谈与不介入的观察,对城市急救设施普及的现状进行了细致分析。他们探讨了不同主体如何促进这些设施融入城市,这项针对实际问题的实证研究,无疑将为城市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

B站知识传播研究张森教授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教授,他与其研究生董思岑共同研究,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对B站上的知识传播进行了细致分析。他们发现,B站中的“大学”在知识转换过程中起到了“强制通道”的作用,这一发现揭示了网络平台在知识传播上的特殊运作模式,对于理解新媒体时代知识共享的特点,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论文评议与建议张放教授对这篇论文进行了细致的点评,他不仅区分了相关概念,还深入分析了理论依据,并且对研究中的问题作出了回答。他认为,研究者应当将实际经验转化为理论,全面思考各种情况,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从而在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实现了新的突破。

网络舆情模型研究厦门大学的徐延辉教授和金宸同学合作构建了网络舆情发展的理论体系,他们选取了东北地区电力短缺问题作为实例,深入分析了话语权的演变。通过对具体案例的理论分析,我们能够更深入地把握网络舆情发展的内在规律。

新媒体作用机制研究天津师范大学的刘琳副教授,依托2018年搜集的我国区域数据,采用了因果中介模型,对新媒体在不同年龄段在政治参与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细致的探究。在如今新媒体普遍应用的形势下,这一研究对于为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政治参与状况提供有益的借鉴具有重要意义。

新闻情感规则研究浙江大学周睿鸣研究员领导的团队,选取情感规则作为研究主题,对近二十年的新闻文章进行了细致分析,同时描绘了新闻机构情感规则的演变轨迹。新闻中的情感表达对受众的情绪和认知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把握新闻传播的内在规律。

您认为在这些学者和学生的研究里,哪项成果对我们的生活帮助最大?若这篇文章给您带来了新的思考,不妨给它点个赞,或者分享给更多人看看!

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