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微专业提升就业竞争力,吴曦凭此精准判断需求方向
华东师大微专业提升就业竞争力,吴曦凭此精准判断需求方向
在学校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开展的“微专业”人才供需调研中,用人单位纷纷表示,华东师范大学开设的微专业是破解“人才错配”的钥匙,培养的复合型人才是产业升级的核心需求
人才竞争异常激烈,求职过程非常艰难。华东师范大学的微专业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它究竟有何独特之处?
微专业开设背景
劳动力市场目前供需失衡,企业招工困难,毕业生就业也面临挑战。华东师范大学自2022年起开设微专业,首期有创意传播、关键软件安全保障技术等七个方向,次年增设了三个。截至目前,该校总共提供了32个微专业,涵盖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多个领域。
跨学科技能培养
这种新型专业打破了传统专业的界限,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学习。以“创意传播”这门课程为例,它融合了传播理论、市场策略和艺术设计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比如,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徐苏婷,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完成了从单一专业人才向复合型人才的过渡,最终成功拿到了华为的录用通知。这种教育方法让学习者不再受限于单一学科,为他们创造了更多元化的未来就业选择。
校企协同育人
学校利用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单位的资源以及实践场所,为学生提供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公益慈善微专业通过与紫江公益慈善中心合作,开设了“影子秘书长”计划;空间治理与城市更新微专业推行“双导师共同指导”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上海的城市改造活动中。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精准补足技能
这种微专业通过整合学术资源和行业需求,着重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专门教授市场紧缺的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数字贸易与管理这类微专业,让没有商业背景的人也能学会跨境电商的操作方法,家庭教育领域的微专业认证,得到了社区教育机构的认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闫增宝同学,也将在微专业中习得的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学生就业成果
华东师范大学2025级微专业的五十名本科生,求职进展很快,工作职位也相当不错,这种情况比学校平均水平还要好。现在,越来越多学生选择微专业,并从中受益匪浅,像徐苏婷、闫增宝这些例子就很典型,他们在找工作时特别出色,最终进入了自己想要的公司。
未来发展方向
学校会依据国家蓝图和尖端科技的需求,持续更新课程设置,更加侧重实践技能和实际运用。会探索能激发学生热情和创造力的教学手段,未来华东师大的微专业将维持“精而专”的特色,为高校培养和职业岗位需求搭建高效的桥梁。
你认为微专业这种培养模式会在更多高校推广吗?